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一般是为了庆祝和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振军威、鼓士气。1945年9月,为庆祝二战胜利,美英法苏四大盟国就在柏林举行过联合阅兵式。中国的阅兵古已有之,近现代阅兵也有很多影像记录,那些年的阅兵都什么样?
中国阅兵自夏朝成立之前的大禹时代就有了。春秋时期阅兵活动频繁展开,到了秦汉时期阅兵已经制度化。明成祖朱棣曾以“狩猎”之名举办过震惊世界的大阅兵。到了清代,皇帝阅兵更加讲究排场,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宏幅巨作《乾隆大阅图》把乾隆帝在南苑阅兵的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
清末编练新军,南北秋操的场面也是堪称宏大。新军在编制和训练上,主要是模仿德国和日本,初期教官多为德国人,装备多从德国进口,军人们走得是德式正步。图为校阅陆军第二混成协时的步队走排。
新军后来起义,掘了清政府的坟墓,将民国推上历史舞台。1912年10月10日,广东都督府举行国庆庆祝活动。广东都督胡汉民、副都督陈炯明在广州东郊检阅军队。
民国成立之后的几年,中央政府一直没有大规模庆祝过双十节。1916年,袁世凯去世,继任的大总统黎元洪与政府总理段祺瑞互相敌视。1916年10月10日,双十节,黎元洪在南苑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以示实权在握。图为黎元洪(骑马者)准备检阅部队。
1918年11月,一战胜利,作为战胜国的国民,中国人沉浸在“公理战胜强权”的欢乐之中。1918年11月28日,西方传统的感恩节,北洋政府在故宫太和殿举行中外军队阅兵式,并鸣礼炮108响。新式洋枪洋炮装备的北洋士兵走过太和殿前。
这位身穿西式燕尾服、头戴礼帽的老人是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他在众多外国使节的注目下发表了演讲。当时的北洋政府一边要面对国际形势,一边要应对国内各派军阀,可谓焦头烂额,这次大阅兵为其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机会。由此图也可看出,邀请外国人出席阅兵,很早就有。
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革命生涯中也没少阅兵。1921年10月10日,广州革命政府庆祝辛亥革命十周年时,在北较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孙中山与在阅兵台上与其他阅兵人士合影。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1931年1月,南京政府举行元旦阅兵典礼,司令台上站着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从左至右依次为:葛敬恩、何应钦、张学良、刘文岛、宋子文、陈调元、何成睿。
蒋介石阅兵的次数就更多了。他最后一次在大陆阅兵是1949年,阅兵时青天白日旗突然莫名降落。不过这张图说的是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等在福州建立反蒋政权。12月下旬,蒋介石抽调嫡系部队十余万人讨伐福州。图为大兵出征前,蒋介石校阅部队。
国民政府很多高级将领都出自黄埔,蒋介石作为校长,没少检阅黄埔学生军。图为黄埔军校阅兵大典上观礼的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于凤至等人。由此可以看出,在民国,领袖和高官的夫人们也是可以阅兵的。
1934年6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建校10周年纪念,蒋介石检阅学生军,陪同他检阅的还有汪精卫(前右三)、孙科(前右二)和罗家伦(孙科身后)。
抗战时,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陆续在各地成立分校,其中最边远的当属第九分校,位于新疆迪化,即今天的乌鲁木齐。图为第九分校阅兵式上,执旗的分校学员。
第九分校主任由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宋希濂兼任,学员除了学习和训练,还要负责迪化防务。图为1943年,第九分校学员举行阅兵分列式。
1943年12月,蒋介石夫妇参加开罗会议后,没有直接回国,而是去了一趟印度,干什么呢?视察他的部队。在印度东北比哈尔邦的一个名为兰姆伽的小镇,有3万多名中国远征军在此接受全美式训练,这支部队也称中国驻印军,代号X部队。图为蒋介石检阅中国驻印军。
中国驻印军正式成立于1942年8月,史迪威担任总指挥,郑洞国担任副总指挥,下辖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22师,师长分别是孙立人和廖耀湘。在兰姆伽,美国人负责装备和训练,英国人负责后勤。这支部队在后来的反攻日本战役中,贡献突出。但却在后来的内战中被解放军歼灭。
在国民政府时期,并不是只有蒋介石可以阅兵,各地军政大员都可以举行阅兵式。杨虎城将军1933年就在西安举行过过阅兵式,陪同他阅兵的除了西安军政要人,还有邵力子夫人傅学文。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云南王”龙云在1944年4月10日也举行过阅兵式,图为龙云阅兵现场。
1945年6月7日,云南昭通,中国军队第二独立旅接受作战司令官的检阅。
“西北王”胡宗南甚至专门为到延安采访的中外记者参观团记者团安排了一场小型阅兵式。那是1947年4月,胡宗南部攻下延安一个月以后,南京国防部安排了一场光复延安的全国新闻宣传活动。图为国民党胡宗南部参谋长盛文陪同中外记者团团员检阅部队。
抗战时期,共产党的部队也多次组织阅兵。图为1937年8月1日,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在陕西富平县流曲镇举行红军建军10周年阅兵典礼大会,抗战誓师。在这之前,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曾组织一次大阅兵,是我军在红军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
抗战期间,共产党的部队也组织过阅兵。1939年11月,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聂荣臻、杨成武检阅参加黄土岭战役的部队,此役合围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1500人,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
1940年,准备接受聂荣臻检阅的晋察冀军区的炮兵部队,聂荣臻时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的装备比较简陋,一部分来自国民政府拨付,一部分来自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一部分为自产。八年抗战期间,晋察冀军区军民与日伪军作战,牵制、削弱了侵华日军的力量。
开国大典的阅兵地点,最初有两套方案,一套是在天安门广场,另一套是在北京西苑机场。这两套地点方案在周恩来的办公桌上,摆放了整整17天。直到1949年9月2日,才最终确定在天安门广场。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阅兵式,受阅部队1.64万余人,阅兵式采用海、陆、空的出场顺序,这是唯一一次,1950年以后的所有阅兵式都是按照陆、海、空的顺序。另外,开国大典上,没有女兵和女民兵参加检阅。图为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山炮部队由骡马拖拽,参加分列式。
开国大典上,还有17架飞机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这几乎是当时人民空军的全部家底。其中4架还挂着实弹,在世界阅兵史上极为罕见。原因是担心蒋介石空袭开国大典。蒋介石确实已经布置好空袭天安门了,但在最后一刻取消了任务。图为开国大典上的飞机。
骑兵为解放战争做出过突出贡献。开国大典上就有骑兵的身影。那一年2000余匹战马参加阅兵式,蔚为壮观。但是,随着部队的现代化发展,骑兵逐渐从阅兵式上消失。1954年,骑兵最后一次参加阅兵式。图为1950年国庆大阅兵,骑兵分列式。
1956年国庆节阅兵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次在雨中举行的大阅兵。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直到1958年,女民兵方队才首次在国庆大阅兵中出现。图为女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9年国庆十周年大阅兵,中国政府邀请了众多外国首脑参加阅兵式。当年前来观礼的外宾共有1981人,上天安门城楼的有292人。图为主席台上的中外领导人,其中有:金日成(朝)、苏斯洛夫(苏)、胡志明(越)、赫鲁晓夫(苏)、泽登巴尔(蒙古)等。
从开国大典到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大典,文革前,在天安门广场前一共举行了11次阅兵大典。此后,直到1984年国庆35周年之际,大阅兵才再次举行。图为1984年,邓小平阅兵。
也是1984年,女兵第一次出现在阅兵仪式上。图为1984年10月1日,阅兵仪式上的女兵。此后,英姿飒爽的女兵成为后来历次大阅兵中的靓丽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