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14岁就从父亲那里得到一部简单的柯达相机。从此他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战期间(1943-1945),作为一名工程师,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的抵抗运动。在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当个业余摄影师。18岁的马克·吕布就有离家出走的念头,他告诉自己应该去冒险,到山里去玩儿。因马克·吕布从生下来就很害羞,当他内心世界无法被表达的时候,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和安静地拍摄,便成了他可应对人生的唯一方法。1951年,他决定放弃他的稳定的工程师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1953年,他加入了布列松等人创办的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两年后成为正式成员。
马克·吕布30岁的时候,他在巴黎遇到了卡蒂埃·布列松,布列松非常欣赏他。马克·吕布带着一盒胶卷来到了巴黎艾菲尔铁塔,拍摄下了一个正在给艾菲尔铁塔上漆的工人。照片中工人戴着帽子、叼着香烟、拿着刷子,感觉是在半空中轻盈飘移的舞蹈者,根本不像在工作,而是正在排演一出轻巧的歌舞剧。这张照片成了他在《生活》发表的第一幅作品,也促使了他在那之后进入蜚声国际的玛格南图片社。
60多年来,马克·吕布一直不停地行走于各种不同的地方,用镜头将一切被他眼睛捕获,同时又打动他的瞬间都记录在了最原始的银盐胶片中。他敏感地拍摄各地人民的生活变化,特别是通过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远意义的内容。他擅长通过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生活的意蕴,每一张照片都践行了他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
马克·吕布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1957年他访问中国3个月,1957年和1965年进行了两次访华。当越南战争爆发后,他是唯一获得准许进入越南拍摄的摄影师,从越南和美国两个方向记录战争的残暴。这段时间他在亚、非、东欧的许多国家旅行摄影。1979年退出玛格南图片社。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
1957年1月1日,马克·吕布得到了红色中国的签证,他一天都不愿意耽搁,就在那一天从当时英属香港地界进入了中国内地,香港这边的警察不愿意开车送他过境,冷冷地说:“要去,你自己走过去。”马克·吕布回首望了一眼永远比内地旗杆矮一截的香港政府的英国国旗,大步跨过了边界。
马克·吕布从印度辗转香港来到广州,然后一路北上,第一次沿途记录中国风景,其中包括他在武汉的所见所闻及建设中的长江大桥。这位法国著名摄影师抓拍的众多黑白照片,已成为巨变中国的一份历史档案。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影像语言,捕捉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一个个瞬间,向西方世界客观地介绍新中国的沧桑巨变。
马克·吕布的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如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以及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
2016年8月30日,马克·吕布辞世。他的一生是摄影的一生。他曾说:“我对世界的看法很简单——明天,每一个新的一天,我都想去看看城市、拍摄照片、与人相遇,并独自漫步。”
马克 • 吕布
1945年,穿阿尔卑斯山地作战服的马克和他的朋友艾伯特·巴顿(Albert Potton)
1981年,北京,马克·吕布与刘香成
1996年,马克·吕布在北京与吴家林、肖全合影,黄庆军摄
马克·吕布在摄影人群中。吴家林摄
1993年6月7日,在昆明生活工作的吴家林,阴差阳错在深圳与马克·吕布相遇,他的照片感动了马克·吕布。杨延康摄
1993年6月7日,马克·吕布、肖全、杨延康、韩磊、高家索、吴家林在深圳晶都酒店,摄影张新民
从左至右:令胡歌、凯瑟琳(马克夫人)、吴月华(吴家林夫人)、马克·吕布、吴家林、尚陆。法国电视记者摄
2004年马克·吕布在山西晋城,司苏实摄
马克·吕布在平遥古城。吴家林摄
马克·吕布在平遥古城。吴家林摄
2001年平遥,在“华北镖局”西侧一家小店里拍照的马克·吕布。任锡海摄
2004年马克·吕布在晋城,钱明摄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黄山,安徽,1985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琉璃厂大街,北京,1965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女演员巩俐,山东,1993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苏州河上,上海,2002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王府井大街,北京,1994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屋顶的桑塔纳广告,上海,1993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新天地购物中心开张的巨幅广告,上海,2002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延安窑洞中毛主席的床,延安,1957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长城,河北,1971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长江大桥建筑工地,武汉,1957年
马克 • 吕布摄影作品,紫禁城,北京,1957年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埃菲尔铁塔的油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