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为日本东京帝室博物馆于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编辑的一部关于清末北京皇城宫殿及皇家园林的摄影集。这本编辑缘起于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日本人伊东忠太、土屋纯一、奥山恒五郎及摄影师小川一真来京,对紫禁城及其它一些宫殿园囿等进行实地拍照。当时东京帝室博物馆对此事予以资助,后一百七十余幅照片归其保藏。图为正阳门内,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
图为太和门。几位八国联军的军官在此溜达。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当时称奉天门。清光绪十四年被焚毁,次年重建。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太和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
图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制。
图为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明十四个皇帝和清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
图为从永安寺方向俯瞰紫禁城全景。
图为紫禁城东北角的角落。八国联军占领时期的北京紫禁城,两宫西狩西安,不过年余间,已是荒草萋萋。
图为从景山上俯瞰紫禁城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