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几千年前《礼记》里大同世界的理想,实际是出于承认这样一种无奈的现实。
有些人,会无所养。因此,才需要有人出来,让那些活不下去的人,能够活下去。育婴堂,正是这样一种机构。
今天这组照片,拍摄于1939年,此时,北平已沦于日军之手,但育婴堂仍在营业。
济生阁即弃儿入堂的第一关。这张照片应该是摆拍,向人展示济生阁开启时的样子。但有件事,照片表现不出来。
这门其实是挺精巧的,一旦有人自外开阁门,院内就能听到警报声。
育婴堂工作人员就会出来接收可怜的孩子。按育婴堂章程,这里仅接受三岁以下的婴儿。
这些婴儿或身有残疾,或有病症,或父母养不起……一旦被送到这里,父母就失去了再度成为监护人的资格。
育婴堂会给婴儿洗澡、稳重、检查,并记录他们的详细情况。
之后,他们会让婴儿睡在小床内。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他们还会有玩具。
育婴堂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好心人的捐赠,大部分时候能够满足所需,有时候也会有短缺。
食物会优先保障最小的孩子们,稍大一点的,在经费不足的时候,可能饿肚子。
但比起之前他们的生活,肯定幸福得多。育婴堂的保姆,一般都会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也就是说,她们都是专业人士。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带自己一个两个都烦得很,别说这么多孩子要看要喂了。
可以说,这些年轻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有爱心的人。
育婴堂里的孩子来来去去,有些被抱养走了。但不是随便就能抱养,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一是领养者没有子女,家境殷实;二是要有两户中等以上人家做担保;三是董事会需要审查。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那就是会报备官厅,确认养父母与养子养女的法律关系。如果领养之家虐待孩子,除育婴堂会将孩子接回外,官府也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多数孩子会在这里长大,按规定,到十二三岁时,他们会被送到政府指定的研习所,学习技能。
之后,他们会回归社会,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