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18992849520
  • 咨询:18992849520
  • 20张上世纪80年代的成都火车老照片,有你的记忆吗?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它的故事。”一张老照片记录的过去的某个瞬间,或许能唤醒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火车几乎是中国人唯一的远行工具,5万公里的铁路像毛细血管般连通着空间人心。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绿色的,源自计划经济时期对苏联忠诚的模仿,同时也是一种战时审美遗留,“绿皮车”的称谓由此而来。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官方语境里,火车代表着希望和力量。这样的形象不时在小学课本、人民币、挂历或政治宣传画里得到强化,最终凝固成工业精神的象征和写照。挥汗如雨的司炉工是劳模的常见形象,伸出半个身子手搭凉棚远眺的火车司机也成为祖国开拓者的化身。就连时代的英雄——如欧阳海、周云成和戴碧蓉等,事迹也与火车相关。

        一座火车站,就是一个城市的一张脸孔,一扇窗口,一段历史,只要有人,那它就是一部永无结局的故事……对大多数人来说,对北站最早的记忆,应该是停留在绿皮火车的时代,一列列承载着成都人一代又一代的梦想和激情!成都北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仅是一座车站那么简单,它承载了太多故事和回忆!它是很多人奋斗的出发点,也是外出拼搏回家乡的落脚点。上世纪80年代时刘晓庆“北漂”,都是从火车北站坐火车去的北京,每次还要带上家乡的特产。还有当年“北漂”的张国立一个人去闯天下时,都是坐火车.....

        中国人关于铁路的记忆,大多离不开火车远去时漫天弥散的浓雾。呜呜……哐当、哐当、哐当……汽笛鸣响,白烟升腾,蒸汽火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想当年这种火车头是很威风的。伴随着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的升级换代,蒸汽火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与内燃机车不同的是,蒸汽火车有一个司炉间,火车在正常行驶时,除了司机和副司机外,另有一个负责给机车添煤的司炉工。

        绿皮火车,也是许多农民工的首选,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初为人父母的打工者,见证着刚刚结婚的新婚夫妇,见证者劳动人民的辛劳,甚至是在火车上降生的孩子。

        绿皮火车和现在的高铁和空调车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可以随意打开窗户,不然,没有空调的车厢里,可是典型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春秋天是坐着透气的绿皮火车的最好季节。这些窗户,被我们智慧的劳动人民不但用来透气,而且用来上下车、接行李和买卖东西。

        那个年代的人们似乎很容易在列车上相互交流,不像现在,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车上没有几个人会和陌生的人说话,可是,在绿皮火车的时代,人们似乎没有任何的防备心,放下行李,就可以和同车的人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高铁时代是几乎禁止自带食品的,而在那个年代,几瓶啤酒、罐头、花生米,就是对面是不相识的陌生人,马上也能哥弟似的熟络起来。

    1980年的成都火车北站

     

    82年12月成都铁路老照片

     

    82年12月成都铁路老照片

     

    82年12月成都铁路老照片

     

    82年12月成都铁路老照片

     

    82年12月成都铁路老照片

     

    85年北京-成都163次直通旅客列车老照片

     

    85年北京-成都163次直通旅客列车老照片

     

    85年北京-成都163次直通旅客列车老照片

     

    85年北京-成都163次直通旅客列车老照片

     

    85年北京-成都163次直通旅客列车老照片

     

    85年北京-成都163次直通旅客列车老照片

     

    85年成昆铁路之旅(成都-昆明389次直快)

     

    85年成昆铁路之旅(成都-昆明389次直快)

     

        成昆铁路是西南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1096km。于1958年7月开工建设,1964年复工建设,1970年7月1日竣工通车,是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

        沿线三分之二崇山峻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陡峭、地质状况复杂,创造了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成昆铁路与美国的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如今成昆复线正在建设,川内也在开通越来越多的高铁,“棚棚车”、传统意义的绿皮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CRH系列“和谐号”动车组所替代。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坐过的绿皮火车?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QQ:3481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