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位于洛阳市城市区中东部和北部,是洛阳最早的建成区,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全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1948年洛阳解放前,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了公元1217年金在洛阳设“金昌府”时的建筑格局,“老城”之名由此而来。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时因洛阳旧城毁弃,便在隋唐城东北角另筑新城,周围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仅是隋唐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民国9年(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民国12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民国21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国民政府迁都洛阳。“七七事变”后,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民国27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宜阳等县。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
1958年8月设老城区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老城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辖东街、西街、西关3个分社;1958年12月老城区、西工区合并为洛北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增设西工分社;1959年3月改称洛北区人民委员会。
1982年6月洛北区人民政府改称老城区人民政府,直至1988年建置基本不变。经过1994年、1997年两次调整和机构改革,区政府机关变为17个职能部门、3个内设机构。老城公安分局、老城工商行政管理局实行市垂直领导,监察局与纪委合署办公。
2000年7月市区划调整后,原郊区的邙山镇和洛北乡4个行政村划归老城区管辖,老城区并成立洛浦办事处和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农业办公室)。截至2000年12月,老城区实行了城市区管理乡镇的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