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18992849520
  • 咨询:18992849520
  • 1976年的上海老照片

        对许多中国入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清贫、多舛却又难以释怀的年代。下面这组老照片,可以将我们带回那个年代,带回那时候的上海。景色有点依稀,恍若昨天就在眼前。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申。四、五世纪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

        上海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浙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

        南京路起源于1851年花园弄堂,1854年延伸到浙江路,俗称大马路,1862年再次向西伸至西藏路,1865年正式定名为南京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租界被废除,民国政府将南京路分别命名为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1908年5月,通行有轨电车,1953年南京东路拆除有轨电车轨道,重新铺设了路面,改铺为柏油路面。

        南京东路的历史稍早于南京西路,150年前,由麟瑞洋行大班霍克等人发起,在南京东路丽华百货公司附近建起了上海第一个跑马场,同时搞了一条通往外滩的小路,因为国人经常看到外国人在这路上骑马,故称此路为马路。

        南京西路名起于静安寺,原名静安寺路,始建于1860年代。1862年租界政府为了方便军队抵达太平军前线 以越界筑路的方式,将花园弄(即如今的南京东路)向西延伸,穿过泥城浜(当时租界边界,现西藏中路),直通静安寺,与同为越界筑路的徐家汇路(后称梅格路,现华山路)接通。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

        上海开埠前,福州路原是通向黄浦江的四条土路之一。19世纪50年代初,外滩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筑成泥砂石子马路,早期称劳勃三渥克路,因附近设有基督教伦敦会传教机构,故称布道路,又称教会路。

        至19世纪末,福州路及其附近,报馆、书局、笔墨文具店集中;戏园、电影、茶园书场、游乐场、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密布;洋行、药铺、百货、照相、钟表行、拍卖行、烟号、茶食等商业初具规模,商市繁荣,形成申城最早的现代热闹大街之一。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QQ:3481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