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18992849520
  • 咨询:18992849520
  • 林徽因永恒的才女!永远的人间四月天!

    1907年 三岁的林徽因在出生地杭州照. 林徽因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富足,但不能算幸福。林徽因两岁时,父亲林长民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学习。林家似有尽心报国之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都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0年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在杭州 左一为林徽因同母妹妹麟趾 后夭折。 漂亮、早慧的林徽因深受父爱。尽管如此,由于没有子嗣,林长民后来另娶妻程氏,生下一女四子,林徽因的生母何氏失宠。童年紧张的家庭关系,影响林徽因终生。

     

    1916年 十二岁的林徽因在北京 林家有女初长成

     

    1916年 林徽因与表姐妹们身着培华女子中学校服合影 左起为王孟瑜 王次亮 曾语儿 林徽因

     

    1920年 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赴欧洲旅游 照片为她与同船旅客在赴欧途中

     

    1920年 林徽因在伦敦

     

    1920年 林徽因在伦敦,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少女时期林徽因照片,大家闺秀的温婉气质尽在其中!

     

    1920年 林徽因在伦敦

     

    1920年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在伦敦 父女俩都有非常清亮的眼神

     

    1920年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在伦敦

     

    1920年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在伦敦寓所进餐

     

    1920年 林徽因在伦敦 这张捧花照也是广为流传

     

    1920年 林徽因在伦敦

     

    林徽因在伦敦寓所壁炉边读书 父亲林长民非常繁忙 在伦敦的林经常感到孤独 此时的心绪在多年后写给沈从文的信件中有所反映

     

    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 踩着高跷的林特别俏皮

     

    1920年 林徽因在伦敦 这通身的气派与穿着到今天也不过时

     

    1920年代初 欧游期间的林徽因,好像一副油画!

     

    1920年代初 欧游期间的林徽因

     

    1920年代初 欧游回来 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

     

    1920年代初 林徽因与表姐王孟瑜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

     

    1922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

     

    1922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此时梁林两家对小儿女婚约已达成口头承诺

     

    1924年 梁启超等组织的讲学社邀请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访华 作为未来儿媳的林徽因因其才貌出众 陪伴泰翁左右

     

    1924年 林徽因 泰戈尔 徐志摩合影 被当时报纸誉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图

     

    1924年 众人与泰戈尔合影 左起为梁思成 张歆海 林长民 恩厚之 泰戈尔 林徽因 徐志摩 林与徐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1924年5月8日 为庆祝泰戈尔58岁生日讲学社排演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演马尼浦王的女儿齐德拉公主

     

    1924年6月 梁思成与林徽因共同赴美留学 此为林徽因秋季入学的学生证照片

     

    1925年 林徽因在宾大学生证上的照片。 梁林二人先后到美国,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决定以建筑为职业。但因为当时宾大的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得入该校美术学院,但选修的主要是建筑系的课程。

     

    1927年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宾大校园里。 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情的热爱,在宾大求学期间,林徽因曾公开表达过:“荷兰的砖瓦匠与英国的管道工,正在损害着中国的城市,充斥各个城市的是那些他们称之为新的时髦式住宅的滑稽而令人讨厌的范例。比如一座中国住宅被添上法国式的窗子,美国殖民地式的门廊和大量并不必要的英国式、德国式、意大利和西班牙式的装饰细部,这是对东方艺术的亵渎。”

     

    1926年 梁林与同学在宾大

     

    1927年前后 林徽因与同学在宾大 左一为陈意 一直与林徽因关系密切 后来共同流亡大西南 右一为陈植 是梁思成清华学堂同学 也是梁林在宾大建筑系同学 后来与梁林共同在东北大学建筑系教书 陈意与陈植为姐弟

     

    1927年6月 林徽因毕业 获得宾大美术学士学位。 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梁思成则获得了建筑系硕士学位。此后,林徽因又转到耶鲁大学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领事馆结婚 由时任领事的姐夫周希哲主持婚礼 徽因自己设计的这套婚纱

     

    1928年3月 新婚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1928年春 梁思成与林徽因自美国启程 乘船去欧洲游历 并做建筑考察。 当时,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民族自尊心成为梁林二人立志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原动力。

     

    1928年5月13日 林徽因尚在欧游途中 她的照片已经在国内时尚报纸图画时报上登出

     

    1929年 初为人母的林徽因抱着女儿梁再冰

     

    1929年 林徽因深情凝望出生不久的长女梁再冰

     

    1929年 林徽因全家福

     

    1929年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沈阳北陵测绘

     

    1930年 林徽因在北平香山养病 和女儿梁再冰在一起

     

    1930年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国内补拍的结婚照

     

    1930年 梁林夫妇和岳母何雪媛

     

    1928-1930年期间 林徽因在东北大学执教的工作照片

     

    1930年代 林徽因在北平北总布胡同家中

     

     

    1931年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北平

     

    1932年林徽因与女儿 ,同年8月,儿子梁从诫出生。

     

    1932年 林徽因在北平家中与儿女合照

     

    1932年 林徽因在北平郊区杏子口北崖石佛龛考察。 1932年6月14日,梁思成去宝坻县考察古建,林徽因在香山养病。在给胡适的信中,她写道:“这种工作在国内甚少人注意关心,我们单等他的测绘详图和报告印出来时吓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

     

    1933年 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梁架上测绘 现在正定有梁思成纪念馆 记得杨澜采访梁从诫时 指着这张照片问他 你母亲穿着旗袍是如何爬梁上柱的 从诫神秘地说 这是我们家的秘密 不告诉你

     

    1934年 林徽因在北平家中

     

    1934年夏 梁思成与林徽因赴山西考察民居。 林徽因也经常与梁思成一起骑着毛驴、坐着独轮车,到穷乡僻壤去寻找古建筑。

     

    1934年夏 林徽因在山西汾阳小相村灵岩寺 据说这个佛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这样构图真的太美 而且有很深的禅意 这张图片作为2014年6月《华夏地理之建筑师林徽》封面

     

    1935年 林徽因与友人在天坛 左起 金岳霖 梁再冰 林徽因 玛利亚 费慰梅 费正清。 费正清的妻子,美国人费慰梅是林徽因唯一的闺蜜。梁费两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相交多年,在动荡的时局中,他们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1935年 费慰梅为林徽因画的素描。 1936年5月7日,在写给费慰梅的信中,林徽因写道,在北平北总布胡同的家中,“当一个‘老爷’娶了一个‘太太’,他们要提供十七张床和十七套铺盖,还要让黄包车夫睡在别人家,不然他只能在院子里站着。”当年,除了梁林、两个子女和林老太太,梁家还有五六位亲戚朋友常住。那期间,也正是梁家经常高朋满座、林徽因招致种种嫉恨的时候。

     

    1935年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天坛祈年殿合影

     

    1935年 林徽因在北平

     

    1936年 林徽因和儿子梁从诫在故宫

     

    1936年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 儿子梁从诫在公园游玩

     

    1936年6月 林徽因在测绘山东历城神通寺墓塔。 1936年夏,林徽因去青州考察,她写信给梁思成的妹妹梁思庄:“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大小姐出身的林徽因,出人意料地能吃苦,且有苦中作乐的本事。在她和友人的信中,经常能够看到她幽默的一面。

     

    1936年6月 林徽因在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 这张也是经典的林徽因建筑考察照

     

    1936年 林徽因在陕西耀县药王庙测。 当战争越来越近,林徽因是北平的太太们中最早表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她曾给8岁的女儿梁再冰写信:“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在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1937年 林徽因在考察古建筑途中

     

    1937年7月 林徽因在佛光寺院内测绘经幢

     

    1930年代的林徽因。 林的同性友人不多,同国籍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她的人缘在异性朋友那里用光了,所有见到她的中国女性都不自在。

     

    1938年初 林徽因在昆明巡津街9号 梁思成一家因抗战爆发全家流亡到了大西南。 北平沦陷后,林徽因在病中和家人一起仓皇逃离北京。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林徽因感染了肺病,身体每况愈下。

     

    1938年 林徽因全家与朋友们在昆明。 在昆明的日子,林徽因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陷入贫困。她仍然忍受着病痛,将身体比作一辆在滇缅公路上磨到焦头烂额的车子,“一星期来往爬四次山坡走老远的路”到云大教授英文。一个月的酬劳有四十几元法币,而买工作不可缺少的皮尺就用掉了23元。但生活似乎没能消磨掉她的意志,陇海线的激战,让林徽因兴奋无比。她写信给沈从文:“我真想在山西随军,做什么自己可不大知道!”

     

    1939年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 儿子梁从诫在昆明郊区 这是战时最后的欢乐时光

     

    1939年秋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在昆明龙泉镇麦地村自家设计建造的房屋前

     

     

    1940年底 林徽因全家随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昆明搬到潮湿的四川李庄 林徽因长途奔波 肺结核爆发一病不起 图为1941年两个孩子陪伴着重病的林徽因

     

    1943年在李庄重病的林徽因 1941年冬,林徽因一家搬到了四川宜宾附近的一个偏远山村即李庄。从那时起,林徽因就经常发烧卧床,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快乐。梁思成为了给她打针,甚至学会了静脉注射。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仍在病榻上坚持工作,用了几年时间,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重要著作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初步实现了他们早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

     

    1946年林徽因在昆明。 1946年7月末,梁思成林徽因回到思念已久的北平。不久,梁思成受到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的邀请,到美国学术访问,其间受聘为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委员。

     

    1947年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在颐和园 女儿长大了 妈妈却老了 林徽因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常痛恨,并决绝地表示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包括给过她许多帮助的胡适。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最看不起一类人,就是没喝过多少洋墨水,却认为西方比什么都好。

     

    1947年 林徽因在颐和园

     

    1948年 梁再冰参军前与父母亲友合影 她母亲哭的非常伤心 怕自己病重看不到再冰回来

     

    1949年3月 梁再冰南下前与父母合影 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已经解放了,而解放大军对北京的包围正紧。一天,突然有两位解放军来到家中求见,请梁思成在一幅大比例的北京军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的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在大军万一被迫攻城时尽一切可能予以保护。生平第一次同解放军的直接接触,使这一对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的夫妻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

     

    1950年 林徽因与郑孝燮 周卜颐 王君莲 李宗津在清华营建系 林徽因为新中国激动不已,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繁忙的工作,她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她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她以惊人的毅力,认真地参加了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设想。

     

    1950年 林徽因与清华营建系首届毕业生 她热心于北京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扶病来到当时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磁等工艺工场调查研究,熟悉生产程序,为这些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而又便于制作的新式图案,并亲自参与试制,同时还热情地为工艺美术学院培养研究生。

     

    1950年 带病工作的林徽因与同事讨论图稿

     

    1950年代初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新林院

     

    1950年 病中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连续几个月,她呕心沥血,一次次地参与修改设计,直到方案最后确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国徽图案的那次会议上,林徽因被特邀列席。当她亲眼看到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全体代表以起立方式一致通过了她所参与设计的国徽图案时,泪流满面。而这时,她已经病弱到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了。

     

    1955年3月,林徽因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带着许多她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她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墓碑上镌刻着一簇有着浓厚民族韵味、丰满又秀丽的汉白玉花圈。这原是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碑座上的一个刻样。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QQ:3481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