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水经注·江水》)。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
都江堰市旧称灌县,是成都市代管之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被誉为“天府之源”。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都江堰是国际旅游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安澜索桥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何公何母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横跨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木排为板,石墩为柱,承托桥身;又以慈竹扭成的缆绳横架江面。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
二王庙是祭祀李冰和二郎神的庙宇。原为李冰专祠,于汉末因水患而移建于此。唐末五代,二郎神信仰逐渐盖过李冰,使其成为二郎神祖庙。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
二王庙的山门金碧辉煌且设计别具风格。一般山门都是在正面,二王庙却建成东西双侧门。东山门门额上题写着“泽护两渠”四个大字。西山门门额上题写着“金堤重镇”四个大字。两幅门额十分贴切地描绘了都江堰渠首和二王庙的地理位置的重要。
魁星阁俗称“红塔子”。“魁星阁”总是修建在文庙的旁边,它在科举时代是士子门“夺魁”的象征,很富时望。都江堰(原灌县)文庙,又称孔庙,原本是川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县级文庙。位于都江堰市灌口镇文庙街52号。1952年,都江堰文庙改为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