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生活类大型画报,由出版家伍联德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在一系列有效营销手段推动下,《良友》迅速成为风靡全球华人世界的杂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画报。
白手起家
1936年11月,美国《生活》杂志创刊。创刊词说道:“1936年以前,从来没有一本大型的、以图片为主的、大众化而又便宜的刊物。”《生活》杂志错了。
早在1926年,《良友》诞生于上海。这正是一本大型、以图片为主、大众化而又便宜的刊物。这本杂志的创办者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传奇人物伍联德。杂志问世时,伍联德26岁,在上海滩全无背景,完全是白手起家。
据良友文化基金会的负责人之一伍凌回忆,祖父伍联德1900年出生于广东台山。早在19世纪,广东台山人就有到西方强国谋生的传统。伍联德的父亲伍礼芬在美国当洗衣工人,后来自开洗衣店,把收入寄回国内,赡养妻儿。伍联德小时由伯父带到广州岭南大学附属小学读书,读了10年,一直读完大学预科。当时岭南大学尚未设本科,父亲来信要他到美国读大学,他却另有想法。
在念书时伍联德对美术就很感兴趣,这一爱好贯穿他一生办杂志的全部过程中。在岭南大学读预科时,他和一位同学共同翻译了一本关于美术的书,名叫《新绘学》,卖给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两人拿了300元稿费,到上海玩了一个月,参观了商务印书馆。上海一游改变了伍联德的一生,出版事业在他心底牢牢扎下了根。
当时的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对伍联德到上海办出版的想法十分支持,写信把他介绍给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张菊生。张菊生知道他是《新绘学》译者,马上录用了他。当时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王云五分配他主编《儿童教育画》,工作了3年。伍联德先后草拟了许多计划给王云五,均没有被采用。他感到在商务印书馆无法发展他的抱负,决心离开。离开后,伍联德和原商务印书馆一同事合作创刊了《少年良友》。这是一张四开单张儿童刊物,内容主要是连环图画,包括德育故事、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益智游戏等。《少年良友》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读者寥寥。
伍联德有个同学的父亲是香港的广东银行总经理。他到香港去求这位伯父帮忙,后者介绍他到上海找广东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伍联德告诉经理说借5000元就够了。经理告诉他,借钱不只是写一张欠单,还需要抵押或是担保。这时的伍联德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供抵押的物业。但他想起从香港返回上海轮船上认识的一位女士,于是问经理:“欧彬夫人可以担保吗?”经理回答:“你若能请她担保,不说借5000,借50000也可以。”
欧彬夫人是上海先施公司总经理欧彬的夫人谭惠然,也是当时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董事长。这位前辈和伍联德只有一面之缘,但她乐于成人之美,愿意支持年轻人,不仅帮助伍联德向银行借了款,还在印刷厂开办初期不断予以经济支持。
伍联德精益求精,印刷所生意蒸蒸日上。1926年2月15日,印刷所开办了7个月后,一本新型画报面世了。这就是《良友》。
婴儿大赛
第一期《良友》杂志的封面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在电影界初露头角的新人胡蝶。胡蝶在电影界蹿红后,经常在《良友》杂志上出现,登上封面或内页,或以特约作者身份发表旅行报道。伍凌告诉记者,当时流行一种说法是《良友》捧红了胡蝶。胡蝶本人也对《良友》在她出道之初的大力支持心存感激。晚年定居加拿大后,胡蝶依然和《良友》杂志以及伍联德常有来往。
《良友》创办之初,伍联德想了不少办法来推广宣传。第六期杂志上出现了一则美国Brewer公司的奶粉广告:年轻漂亮的母亲抱着白胖可爱的婴儿,婴儿坐在一个奶粉罐上。旁有一篇名为“雇佣奶妈之危险”的文章云:“世界各处,殆无华人之随意雇佣奶妈者。虽讲究卫生之家庭,所用奶妈,亦未经医生之检验……苟雇佣之奶妈,患有隐病,则活泼可爱之婴儿,一经哺乳,势必传染,丧失健康。”文章还指出雇奶妈每个月至少需要付8元工资,喂奶粉则不需要这么多。文章读来妙趣横生,对了解当时的社会习俗也有帮助。
接下来第7期和第8期的《良友》杂志发布了一个婴儿竞赛的广告。广告以“看良友有四百元大奖的希望――婴儿竞赛会”为题,阐明了比赛的宗旨乃在于强国必须强民,强民必须从强婴儿做起,并发布了具体办法。接下来的四期《良友》杂志一共刊登了544幅婴儿照片,并接受读者的投票。最后由四次竞赛选出的40名获奖婴儿参加总竞选,在第14期《良友》杂志上公布了3名票数最高的获奖婴儿照片。
《良友》画报前前后后延续了近80年之久,在民国时期的画报中刊行时间最长,又最富有历史文献价值。它是首家大量刊登摄影照片的现代画报,强调“图配文”而非“文配图”,重视摄影和美术,至今仍不无启发意义。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QQ:3481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