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在各国政府高悬的赏金下干版终于被发明出来,这是摄影首度进入大工业时代,可以用工厂量产的干版玻璃。摄影师可以只背个相机和底片就出门,随到随拍。慈禧那些旧影就是被皇家御用摄影师勋龄用干版摄影拍下来的。缺点是要多大照片就得有多大的照相机,想要张水彩画那么大的图片就得带上沉重的器材。接下来摄影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888年伊斯曼先生用赛璐璐取代了玻璃做基材,历时百年的胶卷时代来临,1906年土豆淀粉法把彩色映在了纸上,图像终于接近我们的亲眼所见。而每一个新技术出来后,都会有一个老技术缓慢地消亡。摄影技术的迅速变革,恰巧见证了我们从晚清到辛亥年间经历的伟大社会变革。由此,不论当年这些摄影师拍摄目的是什么,留存的每一幅珍贵历史照片都是一本真实的历史书,值得我们现代人观看。
1872 年,弓箭手。此时欧洲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火炮和步枪已大规模装备于军队,而中国的兵士仍以长弓羽箭为最基本的武器。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摄
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唐山开平矿务局工程处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Claude Willia m Kin der, 1852—1936)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而成。佚名摄
1911 年12 月31 日,南京,强行剪辫子。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一天,南京的军警开始在街头强行剪除路人的辫子,以此宣告清政府的倒台,共和的开始。 佚名摄
1911年10月,汉口,执行任务的清军侦察兵。现代化训练和装备的侦查骑兵是清末编练的新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训练水平在实战中得到检验,为清军提供了重要的战地情报资料。丁乐梅(Edwin John Dingle)摄
1911年,战火中的村落。丁乐梅习惯用干版底片和胶片,这张用胶片拍摄的战争场面很有现场感,摄影技术的发展让摄影师拍战争题材成为可能。丁乐梅(Edwin John Dingle)摄
1904— 1905 年,加州鹰岩(Eagle Rock, CA),训练中的“维新军”。1899 年,康有为在美国成立“保皇会”,亲任总会长,梁启超任副会长。美国人荷马李(Homer Lea, 1876—1912)支持康梁保皇活动,被康有为封为“大将军”。1904 年11 月,荷马李在洛杉矶成立了“西方军事学校”,为康有为、梁启超保皇党的“维新军”提供军事训练。佚名摄
1911年10月,汉口,革命军炮兵变换炮位。京汉铁路南端的刘家庙车站是火车总站,有很多可以作为掩体的建筑物。革命军正赶着骡子变换炮位,左臂上系的白布是革命军区分敌我的标志。丁乐梅(Edwin John Dingle)摄
1912年2月15日,南京,孙中山等谒祭明孝陵。清帝退位三天后,孙中山一身戎装携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谒祭明孝陵。前排左三为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卫戍总督徐绍桢,左四为陆军总长黄兴,左五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左六为海军总长黄钟瑛,左七露半张脸的是教育总长蔡元培。一个月后,临时政府即宣告解散。佚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