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前身是兴中会和同盟会,孙中山始终是这个党的核心。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派别矛盾凸显。1925年11月23日,在孙停灵的西山碧云寺,邹鲁、谢持、林森等12名国民党人开会,反对容共政策。这些人被称为“西山会议派”,后遭到国民党二大处分。图为碧云寺开会情景。
因为容共问题,宁汉分裂。1927年4月17日,胡汉民、蒋介石等人在南京组建政府。南京宣布“清共”,武汉下令开除蒋党籍。4月18日,南京政府举行定都典礼。前排自左至右:蒋介石、萧佛成、邓泽如、蔡元培、吴稚晖、伍朝枢、胡汉民、王宠惠等。
宁汉分裂后,蒋介石因北伐孙传芳失利宣布下野。1927年9月,蒋到日本拜会宋美龄的母亲,与宋的婚事得到宋母首肯。12月1日,蒋宋在上海举办婚礼。图为1927年10月,蒋介石(中)在张群(右)的陪同下,在东京访问日本人涩泽荣一。
宁汉分裂不久,1927年6月30日,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秘密离开汉口,留下一封《告别中国国民党的同志们》,开始游历欧洲。1928年脱离国民党,建立“第三党”,1931年被国民政府杀害。图为邓演达(右)与宋庆龄(中)、王人达(前坐者)等在苏联合影。
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史称中原大战。中原大战的结果是,各处军阀被削弱,蒋介石一家独大。图为云集在柳河车站参加中原大战的蒋介石部队。
蒋介石、阎锡山和冯玉祥曾有过短暂的合作,但是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图为中原大战之前蒋介石(中)、冯玉祥(左)和阎锡山的合影。
1931年2月,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为是否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问题发生冲突,蒋介石将胡汉民拘禁在南京汤山,史称 “约法之争”。图为1929年,蒋介石、王宠惠、胡汉民和伍朝枢(从左至右)在南京汤山。
1931年5月27日,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图为广州国民政府部分委员,左起:伍朝枢、汪精卫、李文范、孙科、陈友仁、邹鲁。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通电下野。国民党四大在南京、广州、上海分别召开以后,宁方国民党中央电邀粤方、沪方中央委员来南京举行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但粤方坚持蒋介石必须下野。图为1931年冬,蒋介石(前左四)下野前与国民党元老们合影。
1938年,汪精卫以国民党中央副总裁身份另立国民政府,声称以“曲线救国”为纲领。图为1942年12月,汪精卫(右三)前往东京参加“大东亚战争一周年纪念会”时会见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左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左派出走建党。1945年“民联”成立,1946年“民促”成立,1948年“民革”成立。1949年11月,民联、民促并入民革。图为1946年6月23日,民促和民革的同志们呼吁和平、反对内战,请愿部分代表合影。其中左六为雷洁琼,右一为马叙伦。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大会召开,选举总统和副总统。这次竞选,蒋介石希望李宗仁主动退出选举,因为他有意让孙科成为副总统。最终,李宗仁以多票当选。图为1948年4月29日,被选为副总统的李宗仁向同僚致意。
时光进入1949年元旦。这一年,蒋介石在三大战役中失利,退守长江。同时,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对其展开政治攻势,蒋介石不得不于1949年1月21日宣告“隐退”,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图为1949年蒋介石宣布下野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李宗仁的代总统职权没行使多久,国民党来到台湾岛上。1950年8月,国民党“改造”正式拉开序幕。此时,CC系的大佬陈果夫卧床,陈立夫远走美国。最后成立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中,CC系唯有两人入选。图为1949年陈立夫与妻子乘机抵达台湾。
陈立夫出走美国,跟陈诚渊源很深。初来台湾时,围绕“行政院”授权问题,陈诚控制的“行政院”与陈立夫把持的“立法院”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程度。为保持内部团结,蒋必须抑制CC系。图为1954年,被蒋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的陈诚举行记者会。
雷震是政论杂志《自由中国》的发行人。这本杂志的言论由“拥蒋反共”逐渐转变为“民主反共”。1960年,雷震提出组建反对党,成立新党。9月4日,国民党当局将其逮捕入狱。图为1960年,雷震步入法庭面对新闻界询问。
1972年4月,蒋介石第五次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人们都把民主的希望寄托在蒋的儿子蒋经国身上。1979年12月,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却被国民党当局派遣军警全面镇压。图为美丽岛事件现场。
美丽岛事件推动了台湾民主的进步。图为1980年4月18日,警备总部军事法庭对美丽岛事件的重要人员进行审判。他们从左到右依次是:张俊宏、黄信介、陈菊、姚嘉文、施明德、吕秀莲、林弘宣。这些人都是台湾民主的追求者。
蒋经国从父亲手中接过权力的接力棒。他在《时代》上公开总统之位不再父传子。他在培养新人。台湾本省国民党员李登辉逐步走向权力的高峰。图为1981年3月12日,蒋经国早晨到阳明山公园植树,由“行政院长”孙运(右)及台北市长李登辉(左)陪同。
宋楚瑜也是在蒋经国身边成长起来的一颗政治新星,在蒋经国左右14年。图为上世纪80年代,蒋经国和秘书宋楚瑜在自己的办公室中。
蒋经国像其父一样以铁腕进行统治,他也用同样铁腕的手段来推行政治改革。1987年7月1日,台湾解严;1988年1月1日,解除报禁。图为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左)接受已故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莎琳.葛兰姆(右)专访,当时担任翻译的是他的英文秘书马英九(中)。
早在1984年,蒋经国就刻意培养李登辉成为自己的接班人。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的当天,李登辉继任“总统”职位。随后开始了整党。图为1996年3月,李登辉和夫人曾文惠在选区投入选票,这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首次直接民选。
1989年,立法院内的国民党少壮派立委成立“新国民党连线”,以“新国民党”为名,谋求对党务进行改革,遭到李登辉的打击。图为“新国民党连线”的一个会场。
为1995年1月13日,郝柏村(左)和林洋港在一次竞选集会上。
2000年总统大选,国民党完败给民进党,成为在野党。此次,国民党高层出现分化,宋楚瑜退出国民党,组建亲民党,在大选中赢得36.8%的选票,却不敌民进党的陈水扁。图为2000年3月17日,宋楚瑜和妻子女儿在大选前的最后一个竞选集会上。他们痛哭流涕,仿佛知道结局。
回到最近大家热议的“马王之争”上。这一场争斗,谁都不能否认背后有权力斗争的因素。到底什么重要?如果一切都以民意为基础,那么结果无论是分裂还是好合,民众都乐于接受。图为2005年7月2日,台北市长马英九和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在竞选国民党主席期间互相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