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33年,上海,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左派记者),萧伯纳(英国剧作家),宋庆龄,蔡元培,鲁迅合影(从左至右)。
30年代,鲁迅
1909年的鲁迅
1936年2月11日,鲁迅与内山完造和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在上海新月亭合影
1933年2月17日鲁迅与宋庆龄、萧伯纳等摄于上海宋宅的合影(左起:史沫特莱、萧伯纳、宋庆龄、蔡元培、伊罗生、林语堂、鲁迅)
鲁迅在千爱里避难时与内山完造(左一)等日本友人合影,1934年8月29日摄于完造寓所前
鲁迅与内山完造
1930年1月4日,上海,鲁迅全家福。这是周海婴百日全家照。
1933年2月17日,上海宋庆龄住宅院内,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
1936年10月8日,鲁迅在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的音容笑貌。
1930 年,上海,在“ 左联” 举办的“ 鲁迅五十寿辰庆祝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