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图为:1951年河北省定县翟城村利用冬季的先下时间,教群众学习文化知识。
农村扫盲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生活需要。为此,各级政府根据农村实际、结合农民生活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图为:1951年青海省两个放牧的儿童在温习课堂上老师教的生字。
当时尤其强调对农民识字课本的编写,比较流行的是“识字记工课本”,从农民自己的姓名学起,然后学土地的名称,各种农活、农具和牲畜的名称,以及记账格式。图为:河北定县翟城村村民徐振恒和妻子玉英在家里抽空学习。
扫盲运动打开了农村妇女自求解放的大门。妇女占到农村人口的一半,而她们长期以来远离知识与文化,妇女的社会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不仅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具有重大意义。图为: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
1952年8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运动会。参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识字比赛。
参加扫盲知识班的妇女,她们有的背着孩子来学习。
1952年天津某剧团的演员在演出之余,后台学习文化知识。
1955年辽宁省复县沙坨村的扫盲班在地里通过实物进行扫盲教学。
1958年云南玉溪凤凰水库修建期间,工人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知识。
1959年12月,中国青年艺术剧团的演员到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帮助工人排练小歌剧“扫盲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