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老照片是由美国一名业余摄影师甘博来到中国拍摄的,他曾经多次来到中国,用相机记录下了晚清以及民初时期的社会风貌,如今再看这些照片,显得极为珍贵,有价值。
图为1917年,在四川潼川,两名男子在用石磨磨面,那个时候没有电,更没有磨面机,只能用石磨手动磨面。
图为1917年,湖北宜昌街头理发摊点,那个时候大辫子已经剪掉,理发也没有那么不方便了。
图为广东东莞桥头镇的一座基督教福音堂,这样的教堂一般有很多外国传教士,每当发生战乱的时候,中国人可以在里面躲一躲。
图为杭州私塾的学童,六七个孩子挤在一个方形桌子上,由私塾先生一起授课,能上得起私塾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待遇。
图为天津水灾后,站在沙袋垒砌的防洪坝上的警察。他的身后很多人在划船,远处的房子都被淹了一截。
图为杭州大运河运载木材的船只,运河两边是居民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
图为北京的珠市口,这里以前一直是生猪交易市场,两个人抬两头猪,劲很大,地上已经摆满了被捆住的生猪。
图为杭州用牛拉水的车,这样的四轮水车在南方经常见,由两头水牛一起拉,而车夫站在水桶上拽着缰绳,不用担心掉下来,尤其是那种木桶,不用担心漏水,感叹古人的智慧。
图为天津居住在窝棚里的难民妇女,一个个蓬头垢面,有的还是小脚女人,看着就让人心酸。
图为天津,洋大夫给儿童看病,当时很多外国医生很暖心,他们没有国籍的偏见,眼里只有病人,因此很多外国医生在中国很受欢迎,这样暖心的一幕也经常出现。
图为杭州街边小吃店,那时候卖小吃只能通过烧柴禾和人工动手赶做,看看这家小吃店的布局就知道了。
这张照片被命名为“中国表情”,不知道你通过这些表情能看出点什么来。
图为北京的鼓乐班子,这些鼓乐师的穿着打扮还是清朝的那一套。
图为北京幼儿园里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富人家的子弟,只有他们才能上起幼儿园,穿着打扮和穷人家的孩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为1919年,在浙江杭州,一家茶馆的伙计和装大碗茶的大壶,这个大壶放到现在肯定是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