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选自意大利人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跟随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所拍摄,他是英国军队的战地摄影师,被誉为“军事报道摄影的先驱者之一”,他也是第一位为中国皇室拍照的人,著名的恭亲王奕?的照片便由他拍摄。图为通州通往北京的御道。
图为北京城东北角的安贞门城楼,摄于1860年。冷兵器时代,即便是二战时期,这样的城墙,对于进攻者来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但是,大清皇帝们依然没能守住。
图为北京巍峨的城墙,摄于1860年。不论从城墙的宽度和高度,以及看不见尽头的长度,150多年后的今天再看,还是那样的伟大。不过,随着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600多年,明清两代积攒的威严和皇家气概,开始沦丧,中华帝国最后的荣光渐渐开始消磨殆尽。
图为1860年10月14日左右的北京城墙。三尊清军大炮不是朝向城外,而是面向城内的方向,一位清军模样的男子坐在大炮旁边,看起来满脸的惆怅,即便朝廷不是他的朝廷,失败对于一名士兵来说,总是伤心之事。远处便是雍正的潜邸雍王府,后来的雍和宫。
原图注:Street and Shops in the Tartar City of Peking, October 29, 1860。意为:北京城里的鞑靼人城的街道和商铺,摄于1860年10月29日。鞑靼人指的是清朝的统治者满族人,而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并占居北京内城,按八旗方位布列满洲八旗官兵及其眷属,使北京内城成为八旗官兵集中聚居的城市。
相对满城的,就是原先汉人居住的汉城。有清一代,在全国20余个大城市都设立了满城。原图注:Shops and Street, Chinese City of Peking,1860。意为:北京城里的汉城商铺和街道,摄于1860年。相对满城,这幅照片里的商铺建筑更为精致和富丽堂皇,上端的如意装饰非常显目。如意是汉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皇帝登基、大婚,及喜庆时便使用各式如意。
我们跟随侵略者的步伐,有城内而城外。这幅图的原图注:The Imperial Porcelain Palace, Peking,1860。意为:北京皇家精美的宫殿,摄于1860年。这座建筑应该是被焚毁前的圆明园中的某处,如今看来还是美轮美奂。至于圆明园这座皇家禁苑的大伙到底从哪里烧起来的,学术界有过很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