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照片拍摄于1942年,刊发于日军宣传刊物《北支》,这本杂志由日军在华北的侵略机构华北交通株式会社主办。虽然这些照片有着明显和深刻的宣传用途,但也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当年的一些历史现实,图为一位静若处子的少女和她的妹妹在一起。
1942年离日军占领华北已经五年了,对于人生来说五年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本组照片里的少女就是在这五年前长大的,日军的侵略、国家的危亡,之于他们是太过沉重的主题,这倏忽而去的五年芳华,是应该珍惜的。图为几位打扮美丽的少女在街头。
诚然,很多有报国志向的少男少女远赴大后方或者延安,参加了抗战,但更多的人只能留在沦陷区。图为一位笑容灿烂的少女和朋友们在一起。
但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讲述抗战儿女的故事,而对那些沦陷在日军统治下普通人的故事却一直忽视。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文学作品或多或少曾讲述过沦陷区普通人的故事,比如祖籍山东兰陵县的王鼎钧。不过,沦陷区的影像资料或许就只能依靠日本人的宣传品了。图为惬意的夏日午后,一米阳关投射在藤下走廊,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在低头思考着什么。
此外,在日本占领下,未能跟随学校南下的师生,只能留下来继续求学。燕京大学是一所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开办的大学,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是能够继续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而此时,与学校休戚与共,未曾离开的就是中国人民真正的老朋友司徒雷登先生。图为燕京大学的运动室。
这两幅照片拍摄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文资料里说,这是北平(日文称北京,日军占领北平后,改称为北京)唯一一所还与日军占领相敌对的学校。图为燕京大学校园即景。
无法避免的是,留在沦陷区的少男少女们无法逃过日军的魔掌。图中的少女被迫成为日军爱路队的一员。因为在敌后战场中八路军不断对日军交通线进行袭扰和破坏,日军对此企图逼迫中国人成立各种护路队,实行连坐法,惩罚护路不利的中国人。这幅照片的日文说明里说,养在深闺的中国女孩,纷纷出来参加护路队,这支护路队有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