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18992849520
  • 咨询:18992849520
  • 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人”,谁动了国人的自行车!

    从被外国人感叹为“自行车王国”,到机动车过剩导致的城市大拥堵频登外媒头条;从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骄傲,到为回归自行车出行而策略百出。自行车,成为了中国和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自行车是最紧俏的工业品。当时自行车也是结婚物资之一,流行的“三转一响”当中的“一转”就有自行车,并且还是凭票购买,没有票有钱是买不到的。

     

    自行车是中国第一个普及型工业品。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达到了5亿辆。靠自行车,中国人第一次整体改变了自己的速度。

     

    自行车曾是中国过去的生动写照,不仅在于每3名居民中就有1人有自行车,也在于这曾经是中国制造的象征,以及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的经济改革期间,曾把“繁荣”定义为:每个家庭拥有一辆“飞鸽”自行车。

     

    1993年,一男子骑自行车载着家人。这样的情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道重要记忆。

     

    90年代初期,山地车开始风靡北京,人们对自行车的期待,不再是坚固耐用,转而要求更快的速度、更愉悦的骑行体验。

     

    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公开表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从此,中国突破了私家车的禁区观念。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菲亚特126P、国产桑塔纳、捷达、富康、夏利等私人购车已经成为一股挡不住的激流。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在中国的大城市,自行车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图为2010年,北京望京地区,因租车人极少,该地区的自行车租赁点过半成为摆设。

     

    进入21世纪,山地车风潮演变为年轻人对自行车极限运动的热衷,自行车开始卸掉代步工具的名头,成为了一种供人们把玩的现代玩具。

     

    中国老牌自行车“永久”在今年推出了一个新款副牌,外形复古、操纵简单,这一回归的举动揽获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关注。目前,让大众回归自行车生活,已经成为当下许多中国人为之努力的目标。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QQ:3481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