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照片由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意大利人菲利斯·比妥拍摄。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大清帝国最后的海防——大沽炮台。这组照片就是比妥拍摄的战地照片,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图为大沽炮台远景,有三张照片拼接而成。可见,作为冷兵器为主的东亚中央帝国的海防工事还是非常威严的。从这张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防御工事的建设,首先是护城河,然后是鹿砦,鹿砦和护城河交互排列,再然后是城墙,城墙后时整齐的兵营。
这是从高处拍摄的炮台内部照。远处巍峨的城墙和宏大的防御工事,现在看来还是很壮观的。
这是炮台的近景。炮台建在台基上,有一定的视野。看这些兵舍,驻军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图为从进攻方向拍摄的炮台。即便现在看来,如果没有重武器,攻陷这座炮台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但是画面中横尸遍野,为大清牺牲生命的士兵们,说明了这座大清帝国最后的“底裤”还是没有守住。
图为从进攻方向拍摄的护城河和鹿砦,以及被炸毁的城墙。当时英法联军装备的应该还是前膛枪,而清军尚未经历洋务运动,没有近代武器可以用来防守,只能任人屠戮了。这些英勇的绿营兵们,交战时或许未必知道对方手中的武器是什么。
图为被炸出豁口的城墙和云梯,城墙上的弹孔,可以想见当时的战斗有多激烈。不过从这组照片看,护城河和鹿砦并没有起到希望的防御作用。大清的战士们所引以为傲的“红衣大炮”或许在战斗刚开始,就被远方敌军海上的利炮所摧毁。而他们的鸟铳如何能够敌得过敌人成排发射来的弹雨呢!
图为被攻破的炮台内景。作为同胞,我们看到这幅照片时,内心是怎样的痛苦呢!这些勇士们,他们用火绳枪,他们用弩弓,他们用红缨枪,他们用大刀,他们用血肉之躯去抗击他们从未见过的“洋毛子”,虽然他们或许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身后的皇帝很快就逃到热河去了,他们的同胞们带着洋人烧抢了圆明园。不管怎么样,他们是勇士,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