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18992849520
  • 咨询:18992849520
  • 1942年福尔曼镜头下的桂林(后期上色)

    1942年,桂林大街上已经有汽车了,还有电线杆


    1942年的桂林,到处是骑楼,居然有交通指挥亭了


    那个年代的桂林,街头非常热闹,居然有骑单车的人了。还有拉黄包车的、骑马的、挑担的,太有时代气息了。


    1942年,桂林街头的小朋友,居然开始看小人书了。他们穿的衣服,看上去质地不错,都没有补丁。


    桂林大街上卖东西的农妇,背后一块牌子上写着“长空万里”。这卖的是什么东西?是榴莲还是石灰呢?


    八十多年前,桂林老表们就开始“搬砖了”,一车都装满了。神奇的是,那个年幼的小妹妹,居然扛起一麻袋的大米,这也太强悍了吧!


    桂林一家店铺的老板娘,一边抱着她的胖儿子,一边招呼店里的生意。还是40年代,他的女儿穿得也太华丽了吧。


    1942年的漓江,看不到旅游观光的游客,倒是很多商船。那个年代,还很少烧汽油的油轮,都是靠人力或风帆来驱动船只行走。


    上世纪40年代,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桂林也是靠烧柴做饭,很多农民上山砍柴拿到城里去卖。当时还不通电(电线杆是发电报的,不是家用的),也不烧煤,柴火是生活必须品。


    桂林的郊区,一位补锅匠带着他儿子一起工作。如今的人,锅破了就直接换一口,但82年前的人们,却是补了又补。


    在“旧社会”的岭南地区,很流行这种人力“大板车”,夫妻俩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当时已经有水泥道路了,但只是中间这部分有,两侧仍是土路。


    最后,来看一张1942年美国人拍摄的桂林中正大桥。桥面非常宽阔,建筑风格也比较现代化,可惜此大桥两年后被战火摧毁。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QQ:3481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