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隶属辽宁省,简称鞍,地处辽东半岛中部。东部、北部与辽阳县为邻,东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巿毗连,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县、辽中县交界。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东半岛开放区的重要连接带,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
鞍山地区有多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规模最大时间最久远者乃是海城小孤山古人类文化遗址。经1981年和1993年中国著名考古专家的两次发掘考证,小孤山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有一万年到十万年左右,即 旧石器时期的古人类洞穴遗址。
此外,在海城境内的析木、牌楼、岔沟、腾鳌等地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千山区发现有战国晚期的青铜戈、铜镞等,进一步证明,在这里同中原一样,很早就进入了人类文明的行列,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鞍山市的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于 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400—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树岭次之;山区主峰海拔931米,面积约为5271.44平方公里,占鞍山市总面积的56.97%。
辽河系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经鞍山市境内的最大河流。该河从 台安县西佛镇达连泡入境,由新华农场的沟哨子镇出境,经盘山县入 渤海。在台安境内河段长70公里,平均河宽200米,流域面积898平方公里。台安县境内还有台安县与黑山县的界河绕阳河、台安县与大洼县的界河外辽河以及小柳河等,均系 辽河的支流。
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鞍山话属于 东北官话—沈吉片—通溪小片,虽然从大体上来看都是 东北话,但实际上鞍山话听起来不论是 声调还是词汇都挺有特点,跟东北话有着较大的差别。
鞍山的饮食文化底蕴丰厚,南北佳肴汇聚此地,川、粤、辽、鲁等菜系都得以弘扬,比较有特色的要数 牛庄馅饼,起源于清末,为北方佳肴,具有选料考究、皮薄馅大、外焦里嫩、油而不腻的特点,另外还有近几年风靡鞍山的云友米线、吸取了云南过桥米线和川菜的优点,并按照鞍山当地人的口味进行了改良。
鞍山地区因为地处交通方便的辽南,与外界联系广泛,所以在历史上民间文化就比较发达,鞍山地区的民间文化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相当活跃,构成了鞍山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有评书、大鼓、二人转、高跷、落子、皮影戏、秧歌、龙舞、狮舞、年画、剪纸、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