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
广州站始建于1960年,于1974年4月12日正式投入运营。1979年,为配合来往广州和香港的广九直通车恢复开行,广州站东侧新建了联检站作为出入境口岸站,办理海关、检疫、外币兑换等联检业务。同年4月4日,中断了30年的首趟广九直通车从广州站开出。
广州市美术有限公司(曾用名:广州市美术公司)的生产车间。广州市美术有限公司、是广州市文化局下属国有事业单位,于1970年11月成立。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素负盛名。
海珠桥建于1933年,全长356.67米,主桥全长182.90米,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1938年日军派遣飞机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1949年,中孔钢梁被国民党政府炸毁。1950年,由衡阳铁路局广州分局负责修复通车。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从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达摩在广州绣衣坊码头(今下九路附近)登岸到“一口通商”的十三行,从一份电报催生出绵延不断的广交会到开发大南沙,广州开放的血脉千年来从未断流。
西关是当时广州城西面的地区,因明清时地处南海县府管辖的广州城西门外而得名(但当时非属广州城),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是南海县乃至整个广东省的商贸中心。同时,老西关也是今日广州著名的美食标志,素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说法。